东方医院心脏内科冠心病诊治中心团队完美演绎 “复杂病变精准治疗” 2019年江西省心血管病年会手术转播总结
发布时间:2019-01-17 14:37:11
点击次数:2277
2019年1月11日,上海市东方医院心脏内科冠心病介入中心团队受邀参加江西省介入心脏病学会学术年会手术实况转播,东方医院冠脉介入中心张奇主任率领团队向会场实时演绎了三台各具特色的复杂冠脉病变的介入治疗手术,向会场及网络观看手术的同行充分展示了东方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治疗的高超技术和精准理念。
病例1,男性,63岁,2012年3月因心绞痛在前降支至主干植入支架,2018年12月因胸痛再次入院,复查造影发现原支架通畅,但回旋支开口严重狭窄,右冠脉中段严重狭窄,并于右冠脉中段植入支架。此次手术演示重点讨论回旋支开口病变是否需要处理及如何处理(图1-1)。张奇主任团队首先针对回旋支开口病变是否存在生理学意义进行了冠脉血流分数(FFR)检查,FFR结果为0.78(图1-2),表明病变可引起心肌缺血,进一步干预是合理的。随后应用目前最为先进的腔内影像学检查手段:造影同步光学断层显像(angiogram-OCT Co-registration),针对病变的性质、累及范围、血管大小等信息进行了确认(图1-3)。综合检查信息,随后在回旋支开口精确定位植入一个支架,完成后扩张、对吻扩张等一系列操作步骤,通过造影(图1-4)及再次进行OCT检查(图1-5)确认支架释放即刻结果无可挑剔,完成手术。

病例2,男性,67岁,胸闷心悸入院,造影检查发现其回旋支、右冠脉均完全闭塞。前期干预了回旋支闭塞病变,此次由东方医院冠脉心脏内科罗裕副主任医师主刀,对患者右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进行治疗(图2-1)。罗主任凭借着娴熟的技术,在微导管支撑下导丝快速通过了闭塞段,后续球囊扩张、导丝交换、保护分支血管、植入支架、后扩张等步骤一气呵成,成功完成了右冠脉CTO病变的介入治疗(图2-2)。

病例3,63岁,2018年1月因下壁心梗于外院在右冠脉植入3个支架,术后1年复查发现支架完全闭塞(图3-1),转入东方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此例患者的干预难点在于右冠脉扭曲、植入的金属支架反而会增加导丝通过的难度,而且其远端血管纤细,同样会增加导丝成功进入真腔的难度。在仔细读阅患者外院介入光盘资料后,张奇主任制定了正向+逆向联合干预的策略。初始正向导丝(PILOT-150)在微导管支撑下进入右冠脉第二转折后前行困难(图3-2),随后更换为操控性更好的GAIA3导丝,遵循闭塞支架轮廓到达右冠闭塞远端,但随后导丝前行阻力增大,对侧造影提示导丝未进入远端真腔血管(图3-3)。张奇主任随即启动逆向介入治疗,导丝(sion)在微导管支撑下快速通过间隔支侧枝血管到达右冠脉闭塞远端,微导管也顺利跟进到达闭塞远端血管,经多次导丝交换(硬度升级-降级)及正向球囊扩张(支架内reverse-CART,图3-4)后,逆向导丝(field-XTR)最终通过右冠第二弯曲部位上行至正向指引导管内(图3-5)。指引导管内微导管对吻技术尝试推送正向微导管至闭塞远端未成功,随后应用延长导管在右冠中段支架内迎接逆向微导管并更换RG3导丝体外化建立轨道,经轨道球囊扩张,造影未见正向血流,行IVUS检查证实导丝全程位置正确(图3-6)后应用大尺寸球囊进一步扩张,应用双腔微导管在右冠脉后侧枝血管置入导丝并进行球囊扩张,发现血管远端严重夹层撕裂并且正向血流不佳(图3-7),随经对侧造影定位于右冠脉远端植入2个支架(图3-8),开口部位植入1个支架,最终造影提示右冠脉血流恢复TIMI3级,原支架内仍有少量机化血栓影(图3-9)。
这一病例从治疗开始到结束用了近2个小时,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但都有序的进行了解决。过程中张奇主任与会场专家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向与会者阐述了每一个操作步骤的进行原因及注意事项,向大家展示了东方的技术和学术水平。

会议转播结束后,东方医院冠脉介入团队对手术病例进行了简单的小结,再一次向参会同仁们传导了东方医院对复杂冠脉病变精准治疗的理念。通过一系列精确的检查手段,仅干预发病的血管和病变,可减少医疗费用和手术风险,更为重要的是确保让患者能够得到更大的获益。

参与手术转播医护人员合影

东方医院心脏内科数字化导管室场景